夏季到来,经常感到身体沉重、无精打采,皮肤问题反复出现,脾胃也时不时“闹脾气”?这些可能都与体内的湿气有关。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郭丽娜表示,预防湿气,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,可通过合理食疗祛湿。
中医理论认为,湿气的产生分为内因和外因。在外因方面,长期住在潮湿阴冷的地下室、老房子一楼,雨天外出不及时换衣,或是待在空调温度过低、空气不流通的室内,外界湿邪就会趁机“溜” 进我们的身体。
而内因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、脏腑功能息息相关。熬夜、缺乏运动,会让身体阳气不足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。这时,过度食用冰淇淋、冰镇饮料等生冷食物,以及油炸食品、甜品这类肥甘厚腻之物,会加重脾胃负担,使得水湿在体内越积越多,最终形成湿气。
“湿气一旦在体内积聚,就会开启对健康的‘连环攻击’。”郭丽娜介绍,湿气会严重影响精神状态,让人感到整天昏昏沉沉、四肢乏力;同时,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,出现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胀腹泻等症状;湿疹、痤疮、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也会频繁出现。此外,湿性重浊黏滞,会引发关节肿胀、疼痛、屈伸不利等。
如何应对湿气?郭丽娜表示,想要预防湿气,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。居住环境上,保持室内干燥通风,经常开窗换气,养绿植也要适量;生活习惯方面,要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,坚持适量运动,如慢跑、瑜伽、太极拳,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帮助湿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;饮食上,要少吃生冷、油腻、甜腻食物,多吃薏米、红豆、芡实、山药等健脾祛湿食材。
专家推荐两款食疗方:
1、薏米赤小豆粥:
(1)食材准备:薏米、赤小豆各30克,大米50克。
(2)制作方法:将薏米、赤小豆提前浸泡。将浸泡好的食材与大米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食材软烂。
(3)主要功效:此粥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的功效,适合湿气较重、脾胃虚弱者食用。
2、冬瓜茯苓老鸭汤:
(1)食材准备:带皮冬瓜500克、茯苓20克、陈皮3克、老鸭半只,生姜3薄片。
(2)将冬瓜切块,茯苓、陈皮稍浸泡备用,老鸭半只洗净切块焯水。将老鸭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、姜片、茯苓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,再加入冬瓜继续炖煮30分钟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(3)主要功效:冬瓜清热利水,茯苓健脾渗湿、陈皮理气祛痰,老鸭滋阴补虚,适合脾胃虚弱、湿气重、食欲不振的人群。
南方+记者 吴雅楠
配资公司app.融胜配资.免费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