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·帕内尔面对记者关于“伊朗购买40架中国战斗机”的提问,罕见松了口风,“我们显然在关注这一点,非常担忧。”话锋一转,他又搬出美军“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战斗力量”和“午夜之锤”行动来壮胆,强调伊朗核计划已被“彻底摧毁”。
帕内尔这番话看似担忧中伊走近,实则暗藏机锋。他特意强调美军“以创纪录的招募规模建设军队”,在印太“转向军事态势”,最后落脚到“重建威慑力”——明指伊朗,暗戳中国的心思几乎呼之欲出。美方真正焦虑的,或许并非伊朗拿到几十架歼-10,而是中国高端武器借此更深地楔入中东,冲击其战略布局。
然而伊朗这边,面对中国的歼-10CE,态度却极其拧巴。歼-10CE单价约5000万美元,40架不过20亿。伊朗经济再困难,咬咬牙、拿石油抵账完全可行——巴基斯坦GDP人均远低于伊朗,不也咬牙组建了歼-10CE中队?
伊朗军方对歼-10CE“腿短”不满意,对俄制苏-35又嫌“配置低”,心心念念中国歼-16这类重型战机。但核心痛点在于,现代空战是体系对抗,买了战机还得配套预警机、电战机、数据链、远程导弹(如霹雳-15)和防空系统(如红旗-9)。伊朗既没财力,更没时间从头打造这套复杂体系。
更深层的是伊朗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崇拜。2016年,前总统鲁哈尼叫停百架歼-10采购案,幻想引进法国“阵风”。9年过去,“阵风”杳无音信,歼-10也没影。更荒诞的是,伊朗空军至今供奉着F-4、F-5乃至老迈的F-14“雄猫”,潜意识里仍觉得这些上世纪古董技术比中俄四代机更“高级”,甚至幻想F-14能对抗苏-57。这种脱离现实的“技术信仰”,极大迟滞了其装备更新。
此轮以伊冲突,给了德黑兰上了一课,美以拥有压倒性技术优势(特别是五代机集群)和更致命的“先发制人”决断力。五角大楼敢提“午夜之锤”摧毁伊朗核设施,就是赤裸裸的实力威慑。
面对美以全体系、高科技的“降维打击”,伊朗若只买几十架歼-10CE单打独斗,无异于杯水车薪。没有成体系的预警、指挥、电抗和远程打击链支撑,再好的单机也难逃战场被动态势。这也是为何伊朗近年把宝押在见效快的导弹和“小摩托”无人机上——钱少、易成军、能唬人。
伊朗的地缘困境加剧了装备选择难题。本土距以色列超千公里,歼-10这类中型战机腿短难及,重型战机又买不起或用不起体系。与其耗巨资打造难以抗衡美以的空军,不如继续发展非对称打击力量,成了德黑兰无奈却现实的选择。
五角大楼的“担忧”更多是战略层面对中国影响力扩张的警惕。对伊朗而言,歼-10CE摆在面前却踟蹰不前,暴露的是双重困境:既缺对自身安全需求的清醒认知(迷信西方、轻视中俄),更缺构建现代作战体系的财力与决心。
当德黑兰仍沉浸在“雄猫”神话里时,现代空战已迭代到隐身、网络、体系的维度。没有刮骨疗毒的变革勇气,仅靠修修补补的装备采购,伊朗的天空,恐怕难逃被他人主宰的命运。技术可以引进,但思想的现代化,只能靠自己挣脱那沉重的历史桎梏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公司app.融胜配资.免费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